这篇文章推荐一本我喜欢的儿童读物(之最,没有之一),送给创意天马行空的孩子们,也送给想要给孩子开展美术启蒙却无从下手的家长们,相信这篇推荐分享会对你有些帮助。
两年前分享过一篇0-3岁绘本推荐,随着孩子年龄慢慢长大,思维更有系统性,四岁以后,我会针对自家孩子的爱好,选择故事稍微复杂一些,画面更有感染力,更能激发他们想象力的绘本书籍和手工书。
市面上很流行”工具书”类型的绘本,就是让孩子在绘本中学到一些生存技能,比如“礼貌”“情绪管理”“认识自我”“使用工具”等等,而对于审美和创造力培养的书籍很少,或是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审美培养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些技能的培养,都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习得的,而对于发现美的技能,更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开发。
好的绘本,首先是给孩子看的,图画不会过于复杂,却能很好与文字结合,富于情绪和感染力,让孩子思维能无限发散。好的绘本也是给大人看的,让我们合上书后还能回味,审视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从而更好的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你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绘本,是唯一一本我推荐给家长们一定要看的绘本。
这篇文章里你会读到:
- 绘本《创造你的世界》
- 亲子共读正确打开方式
- 儿童美术启蒙心得
- 插画师网站和创意书籍推荐
*
绘本《创造你的世界》
书名:创造自己的世界
作者: [英] 劳拉·卡琳 / Laura Carlin
出版社: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A World of Your Own
译者: 郎子 / 浪花朵朵 编译
出版年: 2018-5
劳拉·卡琳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是一位画风有点“另类”的英国绘本作家。她完全不在意细节的描述,所以常常给人未经专业训练的稚拙感。在抛弃了对客观世界经验性的描述后,她更自由地运用主观情感表达,她画面中那些造型很随意的小人,却形成强大力场,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由流畅的诗意状态。
如果你想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它会是什么样子?
你会用砖头、海绵还是果冻来建造房子?
你会给卧室装一扇大大的窗户,并用一个巨大的滑梯代替楼梯吗?
那里的商店会卖信封、糖果,还是给超级英雄穿的鞋子?
当你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你会选择走着去,游着去,还是跳着去?
当你创造自己的世界时,要时刻准备好思考这些“大事”,然后根据这本书里的提示,准备一张纸,几支笔,以及几个常用物品,一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世界马上就跃然纸上啦。
在这本书中,劳拉·卡琳用天马行空、充满想象的思维方式,将陶艺、布艺、立体实物等多种画材糅合到一起,诠释世间万物。
*
亲子共读正确打开方式
创造自己的世界,我们大人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很快闪过的概念无外乎类似”衣食无忧““一夜暴富””环游世界“”和平与爱“这样美好生活的愿景。然而孩子眼中的”自己的世界“不仅如此,它比我们能想到的还要绚烂美好得多。
谁说绚烂美好的视觉感受一定要精湛的画工来呈现?你只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你看那只用吸管喝水的兔子,看那如音符一般的火车轨道,看那毛绒蓬松的狮子,还是躲在毛线球里的猫?看似没有精雕细琢,没有炫技的笔触,它们的魅力来自于充满想象又直击事物特性。
“嗨,我是劳拉。”
排队的时候,你也会跟我一样感到无聊吗?试试在鳄鱼的尖牙上行走怎么样?
怎样才是最好玩的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的方式呢?”气味疗法“了解一下?
言归正传,”自己的世界“首先要有个自己的房子。
把我想要每天玩耍的东西都加上,还有我喜欢的动物们。
房子建在地上太无聊了,树梢好像不错。
”家“建好了,看看周围有什么。
仅仅是画画太无聊,咱们来试试别的材料。
一个纸壳做的商店,里面各式各样的鞋应有尽有,可不只是给人穿的,还有动物,怪物,超人什么的。
有个破旧的大楼里住了131只猫咪,看,它们各不相同。动物们需要特殊型号的房间,比如长颈鹿需要很高的屋顶,小松鼠的房间里当然要有一棵树,给豹子铺上枯草地毯,还有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房间里有些不同的东西。
手头没有合适的画笔?干脆找些碎纸片,剪出形状贴在纸上吧,相信我,它们可能更能表达出你的想法呢。
学校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我得去学一些重要的技能,比如怎么一口吃下更多的饼干,怎么把动物的图案画在脸上,还有什么呢,快帮我想想!
像每个孩子一样,我也是喜欢动物的,如果不能养100只动物,那我就画出100只吧,每个都不同,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动物长得一模一样。
人也是如此,怎样让他们在我的纸上看起来不一样呢?很简单,去找些生活中的小东西,谁说一定要画得”像“才是正确的,你看,我妈妈就是这样一个顶着铅笔屑发型的个子小小的女人,我爸爸很高很瘦,怎么说呢,就像一根吸管,我的弟弟总是摔倒,就像一颗圆滚滚的鸡蛋。你的家人和朋友都是什么样的?
我也需要改变一下城市的样貌。
工厂大楼不要都是方方正正的,图书馆里除了书还有其他好玩的东西,街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坐在车里视野不够好,要坐车顶才够风光。
嗯,让我看看我创造的世界,还不赖嘛。
我的朋友一定想来玩玩。
让我想想,如果我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只用三种颜色,画出五个我最喜欢的东西,来吸引朋友来玩,我会怎么画呢?
好啦,今天我的世界就是这样。明天我还想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我有好多新想法,真是迫不及待。
还没完,看看环衬又是一片新世界。简单的图形,你能创造出什么?
合上书,感觉畅快淋漓。
*
现在你已经读完一遍,或者像我一样读了好几遍,迫不及待想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
最有效的分享方式,我借鉴蒙特梭利育儿法倡导的“有准备的环境”,给孩子提供好素材,静观他们的反应。准备几张白纸,几张彩纸,一根铅笔,几根彩色笔(什么笔都行,颜色不用太全),一把剪刀,一个胶棒。
然后开始带领孩子翻开书,你可以按照书上的文字来讲,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点看图说话。
可以不要一口气讲完。
可以停顿,让孩子安静的看一会图片,如果他没有提问或示意继续讲,你就在旁边看着一言不发地等着他小脑袋里飞速运转。
可以提问或引导孩子提问。
可以停下来画画或做手工,当然这需要孩子首先表现出愿望。
可以带领孩子去到家里的某个房间里面发现生活用品,它们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不需要强迫提问,强迫手工和强迫停下来,一切都慢慢来。孩子也许没有马上表现出动手的欲望,但他所看到的图片一定输入在了脑袋里,他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加工才能再输出。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启发,每次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新世界。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又会有心得解读和领悟。
它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式,更自由的创作,让我们对绘画作品除了“像”与“不像”又多出了其他的评判角度。
它抛弃写实风格,不局限于画材,画笔、拼贴、立体实物,动静呼应,冷暖结婚,增加情绪感染力。
它提供独特观察视角,抓住事物特点,摒弃“正确错误”观念,让每个人看见不一样的东西。
它提倡想象力与逻辑思维并存,以此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这些都是小孩子最需要的。
*
儿童美术启蒙心得
在一次采访中,劳拉表示她并不赞同教小孩子画画这个观点。她说自己在接受艺术教育的早起,总是被评判画得好与坏,只有画得像才能拿高分,画得抽象一点只能得到差评。这会让孩子变得不安,而去画一些看似“正确”的东西。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给小孩展示画画技法方面的书,但其实小孩比大人画的好多了。劳拉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的理念是,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表达在纸面上的方式也不同。不被成人设定的框架限制,这样画画的时候才不会落入俗套。
学龄前的绘画,更多的是表现性绘画,相对于写实性对现实事物的模仿,表现性更重视主管精神的表达,它的重点不在于对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对技巧的掌握,而是对儿童内心世界的表现和传达。
艺术作品背后的想法决定了它的外观,每个人的绘画风格都应该与别人不同,而未经雕琢过的孩子最能做到这点。观察能力远大于技法的掌握,我们需要做的只从真实的世界出发,给他们提供各种观察事物的角度,来激发他们的灵感。
“我们的孩子,在大环境里沦为了训练机器,而对人、对人性他太陌生,完全不懂得感情是什么。”
——蒋勋《美是最高信仰》
懂艺术,懂美,懂温柔的孩子,不管以后成就如何,在自己一生中都将获得最有利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安抚自己的孤独。
艺术教育始于兴趣,但最后很可能也只停留于兴趣。不是每个人都要当艺术家,但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环境,一个被艺术浸染的环境。因为艺术所包含的审美的价值和人性共情是情商本身,而创造和表现美是孩子未来最大的竞争力,而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则事关他们未来的幸福。
美的技巧可以培养优秀的技工,但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一定是感受世界、表达自己。不为取悦别人,纯粹的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也是艺术创作中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儿童艺术启蒙的真谛不是培养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而是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绘画启蒙的重点不在于让孩子掌握多少套路,而是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对用绘画来表达自己这件事感兴趣。
孩子的想象力基于生活,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很重要。你看书中那131只猫形态各异,看环衬页上208个圆圈形成了不同的图画,抓住独特的观察视角,才能表现出他们最显著的特点。
劳拉说,如果想试着鼓励小孩子们用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画画,那在书中就需要展示多种绘画方法。画画并不是非得用什么材料才行,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想法。
脑洞打开毫无约束才能让想象力起飞。而作为家长,对逻辑能力的引导能让创造力更进一步,比如平时通过阅读绘本,跟孩子讨论发生过的事情引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这样能让孩子在用绘画表达想法的时候更自信更自由的发挥。
如果你在书店找一本教小孩画画的书,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素描入门,水彩入门,或是涂色书这一类。说到让小孩画画,我们首先自然想到的是水彩、彩铅、蜡笔、水彩笔,有孩子的家里一定少不了这几类原料。被我们忽视的,更应该与这些笔摆在一起的还有彩纸、剪刀、胶棒、碎布、纸壳、石头、陶土等等材料。绘画的形式也不限于用笔在纸上画画,还可以引入其他工具、手工涂鸦或拼贴,让孩子感受关于美关于表达的丰沛体验。
“拼贴”collage,就是把你所能想到的材料,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幅作品。它对素材几乎没有限制,并且可以比平面的绘画更有情绪和感染力。而拼贴是一种被我们大人忽略的表现形式,你会发现,只有艺术家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才熟练掌握这种技法,因为它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
劳拉在书中运用了纸板、陶艺、布艺、实物拍照等多种方式,为读者们展示了创作的多种可能。他们或动或静,有形态、有情绪,非常好的展示了事物的特点。画画并不是非得用什么材料才行,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熟练掌握某种画材的用法,只需要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孩子天生具有概括、模仿甚至变形的能力,在具象上他们可能画的不够像,但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用画笔自由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画画是对现实的概括和模仿,只要孩子能抓住某件实物的一两个特点,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自己的表达和情绪,就算是一幅好的作品了。
当父母的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孩子兴冲冲拿来一堆刚完成的艺术创作(我们家基本一批是30-50张),扬起骄傲的小脑袋睁着充满期待的大眼睛等着你的“评价”。你拿来这一堆纸,粗略翻了一下,深深的吸一口气,脑袋里跑过弹幕“这画的什么鬼”“怎么浪费这么多纸”“这又画的是啥”“怎么每张都差不多”……然后露出标准八颗牙笑容,提高八度音量说:“哇!宝贝画的真棒!”然后把一堆纸扔在旁边。
至少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对孩子作品的赞赏,当孩子满心期待的给你展示作品的时候,最忌讳无动于衷甚至批评指责。然而这夸的过于不走心,其实对孩子起不到什么鼓励的作用。你可以问ta画的是什么内容,或者带ta大胆猜测,三四岁的孩子,大概已经能准确说出绘画的内容甚至加入简单的情节,只需要结合你看到的和ta描述的,找出一两个你觉得很值得赞赏的点,拿出来重复一下就好。另外,对孩子来说,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ta也许画了十几张同样的物品,但一定每张都有不同,如果ta愿意介绍,就耐心的听他讲故事吧。不需要追求任何意义,只让ta享受创作和分享的过程。
*
插画师网站和创意书籍推荐
以下都是我很喜欢的插画大师,看他们的画总能获得力量和灵感,还有一些与插画有关的网站,还有我很喜欢的国产脑洞漫画师,从生活中观察出乐趣,最后是推荐系列动手书。
Laura Carlin
Beatrice Alemagna
Julia Sarda
Oliver Jeffers
Paola Escobar
pen&oink
the academy of British cover design
浣熊无二(脑洞画师)
Vicky Bo(动手书系列)
*
“从这个真实的世界开始,让读者环顾四周,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灵感。”
——劳拉·卡琳
祝好,
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