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时光,小溪、草地和树丛,
大地每一样寻常风物。
在我眼中,
都有夺目的光辉射出,
瑰奇、绮丽、清新,恍然如梦。
——华兹华斯《颂诗:不朽之光属少年》
这是我最近在看儿童心理学方面书籍记录到的一段美丽的文字。当我们回忆起童年,是这样的美妙场景,内心何等富足和幸福。多年后,当我们的孩子回忆起童年,也希望他们脑中是这样甘醇滋味吧。

*

最近练笔很多灵感不断,有些很适合拿来给小朋友们做手工玩,我就稍作加工带着俩孩子玩,也分享给大家一起玩。
这一系列本来是人物造型练习做翻翻书,画的小朋友们喜欢的海盗系列卡通形象,之后加了立体元素做成三角体变形,随意组合。
前几天把小稿发在朋友圈,有朋友表示正好可以拿去给孩子做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哈哈这样也不错,我把原稿pdf和制作过程发在这里,完全不需要手工基础,打印出来加一把剪刀一只胶棒就可以带小朋友一起做。大一点的小朋友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幼龄小朋友家长帮忙裁剪和粘贴。
不知道怎么带孩子玩?跟着小聪玩就对了。
*


材料:
打印素材(见下方PDF直接下载打印)
A4打印纸(建议买厚一些的纸,太薄不好操作,很脆容易变形或损坏)
剪子
胶棒(不建议用液体胶水)
PDF素材:


制作过程:
打印
裁剪
粘贴
真的不能再简单了……
*





另外我还专门做了空白模板,如果大伙自己有好的卡通形象或造型创意也可以画在上面,或者让小朋友自己画。
这里需要注意一张纸上是平行的三个角色的同一部位,就是说一个角色需要拆分成多个部分,分布到多张纸上来完成,可以是2,3,4或更多部分拼接。如果之后想玩角色部位互换,需要注意连接部位的宽窄尽量一致。



我家两娃一看到图案便欣喜的帮我剪和贴,做好之后又迫不及待的拿笔学着画。造型都是我想象着画出来的,这里我也给喜欢这几个造型的小朋友们附上我的手稿图,你们可以一起画着玩。
注:所有图片和PDF下载仅限个人非商业用途
***
开头到底在不知所云什么呢,现在来唠唠。
过去的时光,小溪、草地和树丛,
大地每一样寻常风物。
在我眼中,
都有夺目的光辉射出,
瑰奇、绮丽、清新,恍然如梦。
——华兹华斯《颂诗:不朽之光属少年》
这是我最近在看儿童心理学方面书籍记录到的一段美丽的文字。当我们回忆起童年,是这样的美妙场景,内心何等富足和幸福。多年后,当我们的孩子回忆起童年,也希望他们脑中是这样甘醇滋味吧。
我一直坚信的理念,最近也从书中证实,就是在人生之初纯粹的陪伴和玩耍。人的一生当中,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两大高峰期,学龄前(3-6岁)是大脑发育的高峰延续期。大脑的大多数回路都是在人生的头几年建立起来的。宝宝刚出生时的大脑只有最终成人大小的1/4,到了2岁,就已经长到成人大小的3/4,到了5岁,孩子的大脑就和成人大脑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
通常与这些数据相伴而来的是诸如此类加速家长焦虑的广告词“抓住黄金时期给宝宝补充XYZ!”或“XXX早教班帮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们先稳住!还有种最有效的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方法,就是陪玩!它不需要花钱,甚至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比起接送上课)。
孩子在学龄前脑容量的飞速增长,并不意味着他能理解很多的事情,他需要通过学习、体验和不断重复来把脑中散乱的概念建立连接,这些连接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动作、思想、记忆和感觉的基础。
这些连接的建立,就是在孩子人生之初,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儿童心理学理论显示,父母的观念体系,以及父母抚养儿童的行为,对儿童的行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起来似乎有点悬,但做起来可以很简单。
让我们都审视一下自己是怎么陪孩子玩的:
孩子在拼拼图,你坐边上陪着的时候是不是迫不及待的要把每个拼图给他翻到正面,小心翼翼的放到这块拼图该在的位置附近,甚至等不及要帮他拼两块,或者看着他摆弄半天拼不上直接抢过来给他拼上。终于拼好,目的达成,你对孩子说拼完了,妈妈要去做饭 /打扫/玩手机去了。
目的究竟达成了吗?你带孩子拼拼图的目的也许达成,但是孩子大脑建立连接的过程却被打扰。大人觉得孩子拼图的目的就是为了拼完,而在孩子眼中,这是一个很美妙的过程,他可以从中认识图形、形状、图形形状之间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不断试错来加深印象,找到自己建立正确连接的方式。而大人加入的影响,无疑是直接告诉了他们标准答案,让他们省去学习的过程而去死记硬背结果。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最不爱听长辈们讲的那句话“我都是为你好,听我的就对了,不然你会走弯路的”,或是好比我们正兴致勃勃的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旁边的人漫不经心把结局透露了出来。
类似直接告诉标准答案的还有一些早教兴趣班,因为我没有去上过所以无法具体评价,也并不是一竿子打死,而是提醒家长选择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凡是追求结果给你一个漂亮的“毕业作业”的都要慎重考虑,这笔巨资值不值得投入。同样我也不支持孩子在六岁之前学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至少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和经历在这上面。我觉得力量用错地方了,知识的积累的确重要,但(学龄前)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要让孩子有兴趣,保持好奇心和灵气,最好的方法就是玩。怎么玩,玩什么,这是个虽然不需要花钱却需要花时间思考的问题,这也许是许多上班族妈妈更愿意花钱去报兴趣班而不愿自己陪玩的原因吧。我想要通过这一亲子游戏系列,给大家介绍更多有意思又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你们不用多思考,跟着我玩就好了。
陪玩,其实是个大学问,但也可以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尽心尽力的陪孩子玩十分钟,胜过坐在他旁边盯着手机一小时。但为什么很多家长连十分钟都陪不下去?是的,让一个成年人全情投入的去玩小孩的游戏,过程可能非常的难熬,最难的有时不是放下手机专心看孩子,而是你看着他错误百出却乐此不疲,难免会沉不住气出手干涉,这一干涉,平静的游戏可能会变成一场大闹,最后两败俱伤。所以说,高质量的陪玩,首先是不受外界(手机)干扰,其次是管住你的手和嘴,除非孩子寻求帮助,否则不要插手!
这也许对于大人来说更加无聊了,那我陪在旁边干什么呢?最优的方式就是找到大人和孩子都能乐在其中的游戏,比如我会设计一些手工游戏,带着他们做,或干脆准备两套工具,他们做他们的我做我的,当你和孩子都投入在游戏中的时候,就是最佳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是,孩子的游戏大人无法从中找到乐趣,那就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做一些相关的,你认为有趣的事情,比如他在画画,你也拿着纸随便写写画画;他在玩乐高,你也给自己个小任务搭一些简单的东西;他在拼拼图,你也拿个拼图来拼,或者拿纸剪个什么……总之你自己忙起来,也就不会觉得孩子难陪了,而且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能够独立玩耍,不会一直粘着你。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敢在孩子面前画啊写啊什么的,因为我水平太差,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自信一定要有,画的再差能比娃还差吗,其次再差他也看不出来,再次放弃“教”的心态,不需要给他展示妈妈画了一幅完美的画你就照着这个学吧,这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和扼杀想象力,最后重点是,你怎么就知道差呢,艺术明明是没有好坏之分,你说对不对!
好了今天啰嗦有点多,是关于陪玩我的一点心得和理论依据。
祝好,
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