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画画的 | 美术启蒙——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存

三岁半的日常创作
今天蹦蹦有点咳嗽,没送去幼儿园。
早上送完哥哥回来,我在厨房吃早饭,蹦说他想画个老虎,从房间拿出画笔纸。以往他们都是席地而画,今天他决定在厨房的桌子上开始他的创作。
只见他超有自信的一笔成型,画了第一只“老虎”,换了张纸,又一笔,再换一张……

我把视线移向他,发现他开始有些急躁。
“妈妈,我总也画不好,你帮我画一个呗。”
对于这类的请求,我总是尽量转移重点。我不给他画,不是因为不会或怕自己画不好,而是怕在他脑中把一种事物规定在我认定的框架中,同时怕他觉得大人很轻松就能画好,而失去兴趣。
“你再试试呢?我觉得你肯定比我画的好,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我对他说。

他于是又耐着性子画了一会,还是不满意。
我提议:“不然我们上网找找老虎的图片,你看见什么喜欢就画什么好吗?”
他表示同意。图片多的挑花了眼,终于选定了一幅猛虎图开始画,并且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我等凡人,打死也想不到这是只老虎吧。
蹦大师解释,这是一只比较瘦的老虎,嘴(唯一明显的特质)上面有两只眼睛和眉毛(已无法分辨哪一坨是眉毛),中间是他的心脏。本来只有前面四只腿,大师觉得他无法保持平衡就给加了后面五六七八九十只腿。

他作画期间,每次跟我说“妈妈,你看XXX”的时候,我都会绞尽脑汁想出鼓励的话,比如“哇,还有眉毛呢”“这个心好可爱,还是粉色的”“这么多只脚,比蜘蛛还要多”……有时会继续离题讨论,有时不会。

除了他主动要跟我展开话题,我不会主动打断他硬聊。
为了防止无聊,我在旁边涂了一张纸,陪他们画画的时候,我也会拿起纸笔随便涂写,大部分是些几何图形或颜色拼凑。
他一边画自己的,一边偷瞄我的,于是才有了上面猛虎图旁边的点点。他说黄色点点有毒,老虎不能碰,蓝色点点是给老虎吃的。

画完之后毫无悬念的开始剪。一般在准备画画的时候,除了画笔,我也会给他们备好剪刀和胶棒。毕竟洗剪吹是全套的。
我得到了一颗闪闪红心。这是我迄今为止得到的第10086颗心。

哦对了,给你们看看刚才那张猛虎图的参照图:没错,他就是照着这张图画的。
惊不惊吓,意不意外。

五岁半的日常创作
五岁半的哪吒,已经过了需要铆劲儿夸要认同感的阶段。

他画风多变,产量巨大,大部分的作品都已经进了垃圾回收系统为再创作做准备。即兴涂鸦居多,少数系统创作。作画工具大为彩铅,偶尔配合其他颜料,作画地点大为地板,偶尔在桌子上像个正常人类。

他画画的时候,我仍不多语,在他求助于我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从哪个角度观察或从哪里入手,给他提供想象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他可以自己搞定。
当他给我展示画的时候,我尽量避免用“好”和“不好”,而会选择“特别”“新奇”等字眼。当然如果他画的太过辣眼,我偶尔也是会说“这样我不是特别喜欢”或者说“如果我画我不会这么处理”,已经过了受打击就气馁阶段的他,会超有自信的说“但是我觉得这样挺好”,那我能说啥呢,就只能说“你的想法很独特”了吧。
像下图这样的“大作品”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老师特别舍得,半开超厚的素描纸,看的我都有点心疼。“圣诞节”由他主笔,老师帮忙填了几个部分的颜色。“复活节”也是他主创,老师画的云彩和树,据说画兔子时哪吒还先画了小草稿,看来也是平时看我画画偷学的技能。

回家之后他邀请我帮他画几个复活节彩蛋,我破例答应画了几个(平时我是不会在他的画上动笔的)。正当我要大展拳脚开始画的时候,他在旁边拿起笔行云流水般勾出一个巨大的老虎。好吧,你随意。
至于为什么复活节会有老虎,我等凡人是无法理解大师的思维的。
孩子天生是画师
儿童画画不需要技术指导,他们需要的是自由的空间,或者在观察——思考——想象方面的一些引导。

大人要做的,只是打破思维定式,让他们多维度创作,不评判他们绘画作品的“像”与“不像”,“好”与“不好”。
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并不赞同教小孩子画画这个观点。他们表示自己在接受艺术教育的早期,总是被评判画得好与坏,只有画得像才能拿高分,画得抽象一点只能得到差评。这会让孩子变得不安,而去画一些看似“正确”的东西。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给小孩展示画画技法方面的书,但其实小孩比大人画的好多了。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表达在纸面上的方式也不同。不被成人设定的框架限制,这样画画的时候才不会落入俗套。
学龄前的绘画,更多的是表现性绘画,相对于写实性对现实事物的模仿,表现性更重视主观精神的表达,它的重点不在于对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对技巧的掌握,而是对儿童内心世界的表现和传达。
艺术作品背后的想法决定了它的外观,每个人的绘画风格都应该与别人不同,而未经雕琢过的孩子最能做到这点。观察能力远大于绘画技法,我们需要做的只从真实的世界出发,给他们提供各种观察事物的角度,来激发他们的灵感。
艺术先要取悦自己
“我们的孩子,在大环境里沦为了训练机器,而对人、对人性他太陌生,完全不懂得感情是什么。”
——蒋勋《美是最高信仰》
懂艺术,懂美,懂温柔的孩子,不管以后成就如何,在自己一生中都将获得最有利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安抚自己的孤独。
艺术教育始于兴趣,但最后很可能也只停留于兴趣。不是每个人都要当艺术家,但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环境,一个被艺术浸染的环境。因为艺术所包含的审美的价值和人性共情是情商本身,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最大的竞争力,而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则事关他们未来的幸福。
技巧可以培养优秀的技工,但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一定是感受世界,表达自己。不为取悦别人,纯粹的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也是艺术创作中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儿童艺术启蒙的真谛不是培养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而是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绘画启蒙的重点不在于让孩子掌握多少套路,而是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对用绘画来表达自己这件事感兴趣。
孩子的想象力基于生活,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很重要。抓住独特的观察视角,才能表现出事物最显著的特点。
如果想试着鼓励小孩子们用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画画,就需要多尝试创作的方法。画画并不是非得用什么材料才行,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想法。
脑洞打开毫无约束才能让想象力起飞。而作为家长,对逻辑能力的引导能让创造力更进一步,比如平时通过阅读绘本,跟孩子讨论发生过的事情引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这样能让孩子在用绘画表达想法的时候更自信更自由的发挥。
只会用画笔远远不够

如果你在书店找一本教小孩画画的书,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素描入门,水彩入门,或是涂色书这一类。

说到让小孩画画,我们首先自然想到的是水彩、彩铅、蜡笔、水彩笔,有孩子的家里一定少不了这几类原料。被我们忽视的,更应该与这些笔摆在一起的还有彩纸、剪刀、胶棒、碎布、纸壳、石头、陶土等等材料。绘画的形式也不限于用笔在纸上画画,还可以引入其他工具,手工涂鸦或拼贴,让孩子感受关于美关于表达的丰沛体验。画画并不是非得用什么材料才行,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熟练掌握某种画材的用法,只需要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孩子们可以抛弃写实风格,不局限于画材,画笔、拼贴、立体实物,动静呼应,冷暖结合,增加情绪感染力。手工材料推荐点击这里《DIY亲子绘画手工材料推荐》
什么是所谓“好”的作品

孩子天生具有概括、模仿甚至变形的能力,在具象上他们可能画的不够像,但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用画笔自由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画画是对现实的概括和模仿,只要孩子能抓住某件实物的一两个特点,在此基础上还有自己的情绪表达,就算是一幅好的作品了。
当父母的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孩子兴冲冲拿来一堆刚完成的艺术创作(我们家基本一批是30-50张),扬起骄傲的小脑袋睁着充满期待的大眼睛等着你的“评价”。你拿来这一堆纸,粗略翻了一下,深深的吸一口气,脑袋里跑过弹幕“这画的什么鬼”“怎么浪费这么多纸”“这又画的是啥”“怎么每张都差不多”……然后露出标准八颗牙笑容,提高八度音量说:“哇!宝贝画的真棒!”然后把一堆纸扔在旁边。
至少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对孩子作品的赞赏,当孩子满心期待的给你展示作品的时候,最忌讳无动于衷甚至批评指责。
然而这夸的过于不走心,其实对孩子起不到什么鼓励的作用。你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内容,或者带他大胆猜测,三四岁的孩子,大概已经能准确说出绘画的内容甚至加入简单的情节,只需要结合你看到的和他描述的,找出一两个你觉得很值得赞赏的点,拿出来重复一下就好。
对孩子来说,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也许画了十几张同样的物品,但一定每张都有不同,如果他愿意介绍,就耐心的听他讲故事吧。不需要追求任何意义,只让他享受创作和分享的过程。

祝好,
小聪